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本區因地理環境因素,目前產業偏重於農、漁業,農作多為哈蜜瓜、蔥、蒜、食用玉米、加工用蕃茄、等等。主要種植種類介紹如下:
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洋香瓜介紹

一、洋香瓜

洋香瓜又名哈密瓜、網仔瓜、美濃瓜,是七股區近十多年來最主要的經濟作物。七股地區種植的洋香瓜可概分為網紋洋香瓜、光皮洋香瓜與哈密瓜3大類,其中網紋洋香瓜包括了秋姬、翠蜜、秋蜜、秋香、香華、天華、南都、紅寶石、藍寶石等品種;光皮洋香瓜則有蜜世界、蜜天下、狀元、處留香;哈密瓜則有新世紀等。這種以隧道式栽種的洋香瓜不僅栽種面積廣,品種多,產品甜度高,果形美,多年來已建立起七股洋香瓜的品牌,全台享有頗高的知名度。七股區最適宜的種植時期為颱風季節過後的9月初開始,至隔年1月份止,前後有5個月的播種期,主要種植區域為十份里、三股里、竹橋里、義合里,以及部分曾文溪河川公地,全區種植面積約30公頃。

 大蒜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大蒜介紹

二、大蒜

大蒜是蔥科植物,可分為硬骨蒜及軟骨蒜兩大類,七股栽培的大蒜多是供採收蒜頭的硬骨蒜。栽種期為每年10月,播種前須將蒜頭的蒜瓣剝開成為單瓣,浸水約2日後種入土中,進行無性繁殖。由於大蒜是淺根性作物,行株距很密,故土地宜充分耕耙,並作成高畦以便利灌水、排水。大蒜採收期約在每年3月,當莖葉尾端約3分之1至3分之2呈枯黃時即表示蒜球已充分成熟。採收後剪除莖葉及根部,再以日光曬乾或放入乾燥機烘乾即可。在七股區大蒜之種植以曾文溪河川公地為最多,其次為三股里、十份里等地,全區種植面積約32公頃。
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紅蔥頭介紹

三、紅蔥頭

紅蔥頭屬蔥科作物,地下鱗莖會結成球狀,俗稱「紅蔥頭」。播種時期多在10月,植株可高至30 公分,約翌年2、3月間收成。成熟時鱗莖外皮有紅色薄膜,只要見其葉子逐漸黃化時表示鱗莖已快進入休眠期,此時即可準備收成。收成時需要先以人力拔起,置於田間曝曬數日,以人工剪除莖葉與根,裝置成袋待大盤商收購。每當蔥頭的收成季節,則可在田間看到一群群上了年紀的老農各據一方,坐在小板凳上,手拿剪刀不斷工作的畫面。早期農家必須先將收成的蔥頭切碎,曬成蔥乾之後再售給盤商。因紅蔥在切蔥頭時會有刺激眼睛的氣味,而有「紅目蔥」之稱。最主要種植區為曾文溪河川公地、三股里、十份里,全區種植面積約320公頃。

 四、食用玉米

目前種植之食用玉米皆屬超甜玉米,果穗質地鮮嫩,香甜可口,營養豐富,亦可做為製罐及冷凍加工之原料。又其生育期短,易配合輪作,是一種甚具發展潛力之作物。播種期以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佳,尤其配合輪做綠肥,可促進玉米生長及增加產量。七股食用玉米之種植主要是在竹子港,佔種植面積的絕大部分,全區種植面積約42公頃。
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芝麻介紹

五、芝麻

芝麻是七股地區歷史悠久的作物之一,七股區竹橋里所屬之「麻豆寮仔」就是早年林姓人家入墾時,在此處沙地種植「芝麻」與「豆仔」致富,因得名。

芝麻種植可分春作與秋作,春作多選在3月上中旬播種,秋作則為9月上中旬。春作生成時間約95-120天,秋作約85-95天即可收成。七股地區以春作為主,七股區各里均有零星栽培,主要栽種地都在曾文溪河川公地,全區種植面積約50公頃。

六、甘薯

甘薯又稱紅薯、紅番薯、地瓜等,原產於熱帶美洲,17世紀初,由中國福建傳入台灣,日治時期甘薯籤曾是民間主食,戰後初期則是農村養豬之主要自給飼料。七股區主要種植地除河川公地外,後港里、竹橋里、三股里都有種植,全區種植面積約14公頃。

七股區目前,漁業養殖面積廣達4500餘公頃(6000餘口),為全台之冠。

七股有曾文溪外,尚有三股溪(大塭寮大排)、樹林溪(七股大排)、七股溪、六成排水、大寮排水,以及遍佈於魚塭間的大小水路,和橫跨於四孔水門與十五孔水門間的大潮溝等等,構成一個極為完整的給、排水系統,為養殖漁業發展最主要的條件。

漁業是七股區最主要的產業,包括陸上魚塭養殖與淺海養殖。七股區的養殖漁業發源甚早,甚至有些地名也與漁塭有關,例如大埕里東邊的「番仔塭」,就因為早期有平埔族人在此墾荒築塭養魚而得名;十份里西南的金德豐則是日治時期樹子腳人王成壽入墾「金德豐魚塭」而成庄名。不過,由於日人於昭和12年(1937)強制徵收頂山附近500甲魚塭開闢鹽田,加上曾文溪口數千公頃海埔新生地皆闢為魚塭的影響,使得七股區養殖重心逐漸轉移到曾文溪口北岸附近。主要養殖種類介紹如下:

 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虱目魚介紹
一、虱目魚
台灣虱目魚養殖已經有300多年歷史,是歷史最悠久、規模最大的養殖魚種,在台南地區又稱之為「麻虱目」、「國姓魚」、「安平魚」七股區養殖面積約1100公頃。
虱目魚主要分佈在太平洋、印度洋、紅海及非洲東部等熱帶與亞熱帶水域,為廣鹽性的熱帶魚,可在淡水及高鹽度海水中生長,但卻受溫度的限制,約在16℃-39℃為適溫,低於15℃活力減退,12℃呈假死,9℃以下便會在數分鐘內死亡。
台南市是台灣虱目魚養殖的重鎮,又以七股區為最,因為七股區擁有最大面積的養殖魚塭,是區內最重要的產業。目前虱目魚養殖已經進入階段性分工的方式,即寸苗繁殖、5寸苗培育與成魚飼養3個階段。
(一)寸苗繁殖
早期虱目魚苗均來自大海,清明前後到農曆9月是捕撈期,尤以「清明苗」最為珍貴。早期於每年4至6月的盛產時段,在三股地區海邊沙洲就會出現許多捕魚苗者搭蓋的簡陋小寮,作為捕魚苗的臨時休息處所。捕魚苗時大都以三角形手叉網在身前推行,讓魚苗順水流入網中,每隔一段距離再將魚苗倒出。現階段魚苗皆以人工繁殖為主。不管是早期的海中撈捕,或是現階段的人工養殖,數魚苗是沿海地區最動聽的旋律。以白磁碗舀起魚苗,一次次將數目相加,「3尾算7尾,7尾算12尾,12尾算15尾……」迨數至100尾,丟一根稻梗或竹篾代表100尾,再重頭算起。最後算算有多少根稻梗或竹篾便知有多少尾魚苗。
(二)五寸苗培育
人工繁殖業者將於魚苗養至1寸左右(因尚未長魚鱗,俗稱白身),再由5寸苗業者將1寸苗,在淺坪魚塭中放養約兩個月的時間,養至5寸左右,再轉給成魚業者。
(三)成魚
成魚業者就是將5寸苗放養約6-7個月,使魚長至1斤左右可以上市的階段。
(四)收成
虱目魚成魚的撈捕上市也有季節區分,每年4-6月以淡水虱目魚為主,6-10月則以鹹水魚為多,10月以後到冬至又多淡水魚,冬至後到隔年3月的魚均為高屏區所產。七股地區的虱目魚產季則以6月份到冬至為止。撈捕時段依市場不同而有下午撈捕與夜間撈捕兩種,俗稱晡流與暝流。下午撈捕者以供應北部市場為主,必須在入夜之前完成所有撈捕工作,連夜運往北部魚市販售。夜間撈捕則以供應本地,或鄰近地區的魚市為主。由於近年來外食族群越來越多,餐飲業者的需求幾乎已經超越了市場量,因此也衍生出許多專門供應餐飲業者魚販。
 二、烏魚

烏魚的正式中文名稱是鯔魚,棲息於中國沿岸,冬季正是烏魚產卵的季節。一般而言,最適宜烏魚產卵的水溫為攝氏22至20度,海水含鹽量3.25%至3.3%。因此在冬至前後,烏魚常隨著冷氣團,沿台灣西岸近海成群南下,在台灣西南部產卵後,再逆流洄游到中國沿岸。因此,往年這個時段就是漁民大展身手的時候,龍山漁港是七股區最主要的漁港,為了捕捉南下的烏魚群,漁民們總會事先做好各種準備工作,只要氣候條件適合,隨時都可出海圍捕。

由於烏魚全身都具有經濟價值,而被漁民稱為烏金。雌烏魚的烏魚子,雄烏魚的精囊烏魚鰾、胃囊烏魚肫(烏魚腱),被稱為烏魚三寶。而剖腹後取了精卵的烏魚殼,肉質肥美,含豐富蛋白質,對漁民來說都是一筆財富。因此,頂著刺骨寒風,出海圍捕烏魚,也就成了沿海漁民冬季最主要的工作。

近年來烏魚漁獲量並不穩定,加上中國漁民提前撈捕,造成魚源逐年減少,尚幸由於養殖烏魚技術的突破,養殖面積增加,烏魚產值在水產品所佔比重也逐漸提升,目前市面上的烏魚子幾乎都是魚塭養殖的了。

臺灣魚塭的烏魚養殖自民國69年開始,七股區則是主要養殖區,尤以篤加里附近,烏魚養殖面積曾經超過150公頃,是台灣最大的養殖專區。最近幾年來,由於配合飼料之開發,使養殖方式走向更集約化,加上烏魚苗由天然魚苗改為人工繁殖,已成為台灣主要養殖魚種之一。
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文蛤介紹
三、文蛤

文蛤(Meretrix lusoria)屬二枚貝斧足綱,俗稱粉蟯,必須在鹹水中才能生存,文蛤在七股養殖業中為僅次於虱目魚。目前七股地區的文蛤池大都混養虱目魚,以控制底藻數量,並促進文蛤成長。

早年文蛤養殖多採天然種苗,但因養殖面積大,種苗供不應求,因此逐漸轉向人工繁殖。養殖時多在冬末夏初間開始放養,水深約在45至50公分間,每公頃可放養100萬至160萬顆文蛤。放養時,從每公斤800粒的文蛤苗養至外殼5-6分以上就可出售了。

文蛤養殖週期為10-15個月,收成時是以文蛤採收機用強力水柱將文蛤自池底連沙沖起,使其落入掛在後方承接的網子裡面。收成的文蛤上岸後,先用人工以篩網篩取盤商所需尺寸,超過6分篩網以上者屬中型規格,5至6分篩網間為小型規格。愈大的文蛤價錢愈高,篩選後的文蛤再分別包裝,運往市集銷售。七股區目前養殖面積約2000公頃,魚塭口數約1200口。
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牡蠣介紹
四、牡蠣

牡蠣俗稱蚵或蠔,營養價值非常高,是全世界養殖量最大的貝類,台灣的牡蠣以太平洋牡蠣為主。

由於太平洋牡蠣對鹽分的適應性高,因此多養殖在潮間帶及河口海域,七股區內包括海邊、潟湖及魚塭、鹽田的水路等,幾乎都是牡蠣養殖場。七股區牡蠣養殖面積,為僅次於文蛤的主要養殖貝類。其中位於龍山里南的海寮仔,里民幾乎都從事牡蠣養殖,從龍海宮前七股溪岸邊佈滿的吊蚵機具就可略窺一二。西寮里民也以養蚵為主,漁民活動中心還設有牡蠣處理場,三股里、十份里等也多有里民從事養殖足見產量之豐。目前七股區內養殖面積約410公頃。

牡蠣終身固定在一個地方生活,牠以左殼固著在岩石或其他物體上生長,一旦固著後,就不能再離開,牠的一生僅有開殼和閉殼運動,以及進行呼吸、攝食、生殖、排泄和等著被採收。七股區常見牡蠣的養殖方法有下列3種:
1. 倒棚式
又稱為平掛式,是七股地區最常見的養殖方式,一般使用在較淺的潮間帶。倒棚式是將綁好的蚵串,水平橫掛於蚵棚,退潮時將有大半的牡蠣裸露於水面,可長期接受陽光曝曬,據說有被陽光曝曬的牡蠣將有獨特的口感,更具風味。
2. 吊棚式
一般使用於內灣或是潮溝,如七股的十三號水路、大潮溝等都可見到吊棚式的養殖蚵架。放養時將蚵串從蚵架上垂直往下垂掛,且與海流呈垂直最佳,可加大蚵串間之水流量,增加牡蠣攝食機會。
3. 浮棚式
浮棚式養殖地點以曾文溪口、大潮溝、潟湖等水較深且水域寬廣之處,以竹子搭築蚵架,以發泡塑膠或密封油桶的浮力,將蚵棚浮在水面,並以錨加以固定。養殖時每串牡蠣約有12~20個母殼,自蚵棚往下垂掛,潮水漲退牡蠣永遠保持在水面下,故生長速度最快,產量最多。
五、石斑
石斑魚為暖水性魚類,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400種,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,由於石斑魚成長快速、耐性強,又易管理,加上市場售價高,深受養殖戶喜愛。七股地區的石斑魚養殖約150公頃(龍膽25公頃、青斑25公頃、龍虎斑100公頃),分佈於海埔魚塭與美國魚塭等地。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吳郭魚介紹
六、郭魚
吳郭魚原產於非洲,是世界上養殖最多、最廣的魚種。由於吳郭魚對環境抵抗力強,且成長快速,易於養殖,故分佈範圍最廣。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白蝦介紹
七、白蝦
目前台灣自國外引進的「白蝦」為中南美洲養殖蝦類,聯合國糧農組織 (FAO)名為white-leg shrimp (白腳蝦)。由於白蝦對環境的耐力與疾病抵抗力均佳,存活率高。現階段七股地區之白蝦養殖大都為與虱目魚、烏魚混養的方式,成為養殖業者的另一收入來源。
 臺南市七股區公所全球資訊網網笱介紹
網笱
七股潟湖佔地面積約為1600公頃,共有3個沙洲和兩個出海口,有著豐富旺盛的動植物生態,有125種魚類,73種貝類等生物在此棲息,是台灣著名的生態寶庫,對魚撈業者來說,也是一個廣大的漁場。
佈滿於大小水道、溪口、潟湖、海邊的蚵棚與俗稱「網笱」的定置漁網。定置漁網是由幾片漁網組成的V字型大網,只要將它固定在魚群迴游經過的水道上,漲潮時魚群就會順著水流,游進像圍欄的魚網裡。
利用定置漁網在潮水漲漲退退的循環中,整天都有收獲。魚獲種類非常多樣,包括草蝦、沙蝦、五鬚蝦、豆仔魚、吳郭魚、紅蟳、菜蟳、土奄仔、狗憨仔、牛尾、三角仔、紅槽、黑鯛、石斑等等,不僅每次的魚獲種類不一樣,且會隨著季節而有所差別